记者实探地下160米的测绘工作 将镜头对准躬耕于尺寸毫厘之间的测绘人
2023-09-21 16:15:20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袁慧 |          浏览量:31011

衡山县融媒体中心9月21日讯【记者:赵诗 刘永欢 文雅婷 通讯员:赵杰】关于测绘,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小到一张地图,大到铁路公路网的分布,都离不开测绘。

(测绘人员在山林间测绘 刘永欢摄)

“大家东西都带好了没有?准备下矿洞了!”

“都带好了!”

带着对测绘工作的好奇,9月19日,记者跟随衡山县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测绘工作人员,走进了衡山县白果镇五一村一处正在开采的石膏矿,深入地下160米,直观感受测绘人员的工作环境。

矿洞的入口十分狭窄,里面漆黑不见底。测绘人员需要穿好反光衣、佩戴好安全帽,全程提着全站仪、三脚架、接收机等测量设备,然后搭乘“电梯”才能下到矿洞内。

“现在下到这种矿洞内还会紧张吗?”“还是会有一点,但是比刚开始好多了,第一次下去的时候感觉就像到了一个未知的地方,心里没有底。”在与记者的交谈过程中,衡山县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三测绘队队长彭亮提起了第一次下矿洞的经历。

(距离地面160米深的地下矿洞内,测绘人员正在作业 赵诗摄)

进入到测绘区域,一阵凉爽感袭来。然而,随着脚步向矿区深处迈进,这种感觉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透不过气的闷和浸入毛孔的湿。

“地下的矿洞挖到哪里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位置,所以就需要我们用仪器测量一下,看看开采的范围,是否有超深越界的问题。”彭亮告诉记者。

矿洞里寂静无声,只有移动的绿色背心格外显眼。测绘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自的工作,他们把全站仪放置在测量的点位,调整设置好各项参数,瞄准目标,机器不时发出清脆的“滴滴滴”声响。不一会儿,所测位置的相对边长、角度、高差等数据就储存在全站仪里了。

(测绘人员在进行外业作业 文雅婷摄)

完成后,测绘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个任务点开始放桩,以此来确定修路的中线。一两米深的杂草丛中,他们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安置全站仪、瞄准棱镜、读数记录。

尽管操作设备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扛着设备在各个测量点间行走却不轻松。

“全站仪大概有一二十斤,需要测量的地方,不管多艰难,是在山上、水边或者地下,我们都是要去的。”从测绘工作人员们的口中记者得知,这样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工作常态。

测量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矿山地下贯通、森林交通等各行各业。日常生活中的地图、导航数据皆依托于此。

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都离不开测绘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白天,他们在深山密林里描绘地形地貌;在泥泞道路上检测路桥数据;在地下矿洞内勘测开采范围……夜晚,他们伏案于电脑桌前,沉浸在每一组采集的数据中,认真地绘制地形图。

(夜晚,测绘人员正在开展内业作业 文雅婷摄)

从城镇到乡村,从矿洞到农田,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绘眼”把握尺寸毫厘,用测量见证着城市的每一瞬间的发展变化。尽管他们不常被看见,却是“隐藏”在每一个项目背后的坚固基石。

一审:袁慧 二审:胡程远 三审:文峰

责编:袁慧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下载APP